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高中版

学生习作

失意无聊,寄意山水——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赏析

发布者:  时间:2019-01-17 15:00:13  浏览: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赏析】
    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这首词就是他在黄州时被迫过隐逸生活的自我写照,在表现失意心境和形象刻画方面,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词的上片写夏末秋初的山村景色。开头两句,词人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一座山峰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完全是一种杂乱、衰败的景象。词人为何会描写出此等景象呢?原来,词人被贬到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居生活,所以心情苦闷,精神不振,眼中所见的景象也是这样凄清荒凉了。
    三、四两句,含义更深邃。从词句上看,这两句描写得比较优美:在广阔的天空,不时看到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红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是说荷花散发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然而,对于词人来说,他并非安于现状,有心流连这里的景致。透过这样一幅画面,我们能够隐隐约约看到词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前三句,是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这是词人自我形象的写照。但他展现的究竟是怎样的形象呢?是老态龙钟,还是病后的神态?是表现自得其乐的隐者生活,还是百无聊赖、消磨时光的失意情绪?读者仔细玩味,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倒还颇为殷勤,昨夜三更时分下过一场雨,使得我又度过了一天凉爽日子。“殷勤”,犹言“多承”。细细品味,有词人的言外之意:有谁还想到我这贬谪之人呢?唯有天公还眷顾我。《庄子·刻意》中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之句,原本是形容得道者虚无恬淡的状态。后人则往往用“浮生”形容人生飘忽、年华流逝,而事无所成。词人在“浮生”前着“又得”一词,既有对虚度时日的叹惋,又包含着对自身处境的调侃:既然命运如此,那就得过且过吧;能多一天“好”日子,也未尝不是件值得庆幸的事。这反映出词人当时真实的处境:郁郁不得志,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纵观全词,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再由上而下,写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相映成趣。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词人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郁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