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初中版

学生习作

主题素材之“人生·奉献”篇

发布者:  时间:2015-08-25 13:37:14  浏览:

【人生·奉献】    

       奉献是一种社会责任。奉献的实质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奉献要从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奉献的精神来自切合实际的道德教育。奉献精神是对竞争机制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热心公益的“经营之神”
    2008年10月15日,王永庆在美国病逝,享年92岁。在台湾富豪排行榜上,他以68亿美元排名第二。作为台塑集团创办人,他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
    “有钱不去做公益,是一种罪过。”这是王永庆的名言。他一生中为慈善事业捐赠的数额总计达155亿元新台币,成为台湾史上捐款行善最多的企业家。2004年,王永庆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提出在贫困地区兴建1万所明德小学并设奖学金,捐赠金额达4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立案或发包兴建的有3319所小学。2005年他又在大陆地区捐赠耳蜗,为耳聋的贫困残疾小朋友进行植入手术,目前已完成1114位。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5月14日王永庆向灾区捐款1亿元人民币。他深植心中的那股大中华情结,可见一斑。
 
【精要点评】
    从王永庆后半生20多年与大陆的交往中,从他身上体现的“同胞爱、手足情”里,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海峡两岸血脉相连的关系,以及这位老人的拳拳赤子之心。
【适用话题】
    爱国情怀、公益事业、悲悯意识、血脉相连、赤子之心……
 
 
火柴的胸襟
    在一次高校报告会上,有同学称王大珩为“中国光学之父”、中国“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坚决不认同这种称谓。他说,成绩是大家的,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哪一个人能够单独获得的;自己只是一根火柴,点亮中国光学前进的火炬。王大珩越是虚怀若谷,人们越是敬重他的成就和人格。
    王大珩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攻读应用光子学。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刚从英国回来不久的王大珩临危受命,担任了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馆长,开启了中国光学事业的大船。经过三年努力,中国第一个光学玻璃熔炉建成出炉。继而,一鼓作气,王大珩又研制出了天文望远镜、电子显微镜、激光器等八种光学仪器,为祖国的生物、航天、海洋、军事等科学研究领域安装上了探索的“眼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决定自己研制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王大珩以百倍的勇气接受了这些任务,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圆满完成了代号为“150”工程的弹道测量系统和返回时卫星对地观测相机的研制等重要课题,保证了“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他所发起的“863”计划,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科技发展进程。
    王大珩的贡献为全世界公认,他的事迹被中外媒体广泛报导。他用“光”改变了中国,可是,他却坚决不接受世人给予他的美誉。他就像一根火柴,擦出火花,点亮了别人,而心中唯独没有自己。
   
【精要点评】
    人活着就要改造这个世界。只有把自己的平生所学用到科学领域,让其发光,使其升值,才不枉费自己的满腹才气。王老不畏客观条件的艰苦,敢于挑战新的领域,尽其所学,坚持不懈,淡泊名利,专心工作,达到了一个科研人员的崇高境界,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向世人证明了自己,更证明了中国。
【适用话题】
    虚怀若谷、开拓、奉献、勇气、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