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初中版

学生习作

如梦似诗家园情——“家庭、家园”主题散文比较阅读

发布者:  时间:2014-12-08 15:25:46  浏览:

如梦似诗家园情——“家庭、家园”主题散文比较阅读
江苏  曹津源
    家庭,是避风的港湾,宁静而祥和;家庭,是真情的弥散,亲切而久远;家庭,是成长的摇篮,安全而温馨。
    家园,是家庭与自然的交融。是亲情与文化的融合。身在家园,是守,还是离?朴素记忆中的家园怎样融入创业的人生之路,成为新生家园的亮丽元素?让我们一起走进“屋檐三境”,解析“家园如梦”……
【文一】
家园如梦
山 珍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牛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用三月莓当饭吃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枫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掏鸟蛋,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流露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丫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的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做注脚,那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走进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崭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摘编自《散文诗选刊》)
【文二】
屋檐三境
梦天岚
   雨水或者冰凌沿着头顶的屋瓦淌下来或者挂着,乡村的童年就是矮矮地觅一处干禾——坐着或者躺着,任那断金碎玉般的声音在耳畔不停地叩响,像叩响那扇不曾开启的童真之门。
  这大抵是一种境界。
  假若一条狗窜到你面前,你毫不客气地一脚踹开,那狗汪汪叫着躲到别人的屋檐下,不消一盏茶的工夫,又会摇着尾巴回来。然后你起身拍拍屁股上粘着的草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那狗就低了眉怯怯地看着你。这时的屋檐自然得就像窗外司空见惯的风景,也懒得放在心上。
  梧桐叶落了又落,油菜花黄了又黄,一盏老眼昏花的桐油灯依旧滋滋地亮。一扇大门静静地候在屋檐下,开或者关已无关紧要。时间倒像个无事生非的顽童,或无端地抽走几块青瓦,或恶作剧地抹上几笔沧桑,唯有郁郁葱葱的藤藤蔓蔓长长地爬上屋檐,你就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于是决定揣上几块瓦片出门,因为你还不懂得沧桑的味道。
   一颗不安分的心哪里还容得下片刻的依恋之情,屋檐就像个沉默的老人,以一种深邃的目光送走你仓促而又灿烂的背影。待你蓦然回过头来望上一眼,屋檐就越发矮了,那斜斜的棱棱角角就越发模糊了,看不见了,唯有前方的路一片清晰。
   在有风有雨有酸有甜有苦有辣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将你淹没,越来越多的事情将你困扰,你彷徨你失意你迷惑你无奈你身不由己,偶尔你也会躲在某个无人的角落里汪汪地叫上几声。此刻的屋檐便是一种奢望,一种涌动不止抓肝挠肺的情绪。
   这大抵也算是一种境界。
   渐渐地,在属于你的词汇里不再有“假如”二字。生命需要像屋檐一样的港湾,寂寂地泊着白天和黑夜,让原本属于你的自由你的梦想在无聊的张望中悄无声息地滋长……当你遥遥地恍恍惚惚又看见了自家的屋檐,那个古老的童话式的寓言,已经在跌宕的血脉里坍塌,可你依旧离沧桑很远。因而,你懂得了生命更需要像天空一样宽广大地一样辽阔,让你的太阳炙烤着你,让你的月亮濯洗着你,让世俗的尘埃不断覆盖又不断擦亮你,远方的路程才是人生的真谛。
   路总是漫无边际的长。春天风也似的跑了,火爆爆的夏天已经远走他乡,踉踉跄跄的秋正一步步地滑向深谷,冬天的霜雪预谋着就要爬上你的额际……你的屋檐呢?
   哦,这就是你的屋檐,你一脸的自豪——你的屋檐很高,这是你穷尽一生的高度!
   此刻,你正稳稳当当地端坐在某某街某某胡同的某一幢大楼里,它虽然构不成现代都市里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但坚硬的水泥结构已经使你不在乎任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大雨。
   你已经很少出门,你将所有历经的沧桑锁进记忆的檀木匣子里,间或搬一条小椅子坐在黄昏的阳台上,看雁来雁去云卷云舒,看如血的夕阳怎样一步步迈下对面的山冈。
   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
   是啊,每次仰起你浑浊的双瞳,看到的或许已经不再是现在或者从前的屋檐,但相信,每一次仰首,已经成为你生命中永远的从容。
  (摘编自《散文》)
【比较阅读】
    取材比较。这两篇抒情散文都取材于“家情”“乡情”,都弥漫着浓浓的思家念乡之情;两文都写到了对“家园”的“离”,都以此为切入点,抒发深刻的人生感悟。不同的是,文一侧重于家人亲情的叙写,文二则更多地将家庭融入“家园”,让人生的哲理思考植根于家乡文化之中。
    主题比较。两篇文章在抒写对家园的思恋怀念的同时,都回答了困扰着新时代人的一个人生课题:热爱那熟悉的家园,是不是只能原地坚守,一代一代唱着古老的歌?能不能走出家园,去开创新的天地,让新家园与老家园比翼齐飞?两篇文章都作出了肯定的回答。这样的全新主题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构思比较。两篇文章在回答上述人生课题时,答案的载体和引入点是不同的。文一,“我”顺着“蜿蜒蛇行的山路”“走出大山”,决心在充满“诱惑”甚至“折磨”的新家园中“做个赢家”,实现这一新的“家园如梦”,“我”这个“流浪者”依靠的就是将亲人的爱意、愿望化作前行的信念和动力。为此作者叙写了“庭院”、“井边学会的童谣”、母亲采摘三月莓,父亲为“我”取鸟蛋等具体的人、物、事,从而使上述构思有了真切、实在的载体。文二,作者没有具体地写人和事,而是通过揭示“屋檐三境”的多重比喻象征意义,表达对人生的不懈追求。
    语言比较。文一注重形象性,无论是叙写人物(如“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还是叙后议论(如结尾的博喻),都有用语细腻生动、描写形象可感的特点;文二则注重物象与哲理的和谐,提高语言的哲理含量,例如“你就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于是决定揣上几块瓦片出门”一句,借助“瓦片”这一物象,含蓄地描写因对家乡的些许不满而出走,但又割舍不断对家乡的依恋的矛盾心态,表达“旧中取新,新中寓旧”的哲理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