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初中版

学生习作

此时无声胜有声——例谈“烘云托月法”在写作中的运用

发布者:  时间:2015-08-25 13:21:27  浏览:

此时无声胜有声——例谈“烘云托月法”在写作中的运用


河北  李阳海


    “烘云托月”,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意思是画家画月亮时,不直接用线条勾出月亮的轮廓,而是用点染云彩的方法把月亮衬托出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就是在写作中对所表现的主体形象或蕴含的情致不作直接的正面描写,而是从侧面用描绘某事、某景、某人的方法,去表现刻画另一个人和事。
    烘云托月法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1.用某些次要人物来烘托主要人物。如乐府诗《陌上桑》成功地运用了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段诗句从侧面以夸张之笔,描写了各种人物见到罗敷的失态举动,将罗敷的美貌以无形之笔烘托得淋漓尽致。这让读者从他们的表现中想象罗敷之美,突破了正面描写的局限,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重塑罗敷的形象,获得最佳的美感,同时也扩大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2.用景物、环境气氛来烘托人物的心理或事件的意义。用美好的、充满绚丽色彩的景物来衬托欢乐喜悦的心情;以萧瑟凄迷的景物来衬托悲哀忧愁的思想感情,造成情景交融,渲染某种情调和气氛。正所谓“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例如中考满分作文《昂起头来真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昂起头来前后的不同心态,通过这种对比,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小作者从沉迷到自信的变化过程。文章有这样一个段落:“乌云散去,一弯悬在天际的彩虹给世界平添了几分姿色;太阳重新现身,继续把那温暖人心的阳光洒遍世界的各个角落。”作者便是用这段环境描写来烘托找到自信后的心理,很有感染力。
    3.用事物来衬托事物。例如杨朔的《茶花赋》就是先不写茶花之美,而是以旁敲侧击烘托来开头的。
【名家引路】
鼓  神
王  雁
    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哀,孤独孑孑。我准备悄悄地离开。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我等着往下看。他感到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纹和胡楂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顶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
    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顶天!我惊愕了,世上竟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感悟借鉴】
    本文的侧面烘托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第三者言谈中的侧面烘托。文章借助周围人物的言谈表现主要人物的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张伯,你来玩一把。”“鼓神,来一个!”看似很简短的两句话,却从侧面表现出人物的不寻常。为什么不让别人“玩一把”,单单让这位瘦老头来玩呢?为什么一个其貌不扬的瘦老头别人称他为“鼓神”呢?这里头有什么不平凡的故事呢?所有这一切,都从侧面烘托出这位瘦老头的不寻常。
    二是第三者眼光中的侧面烘托。作者借助第三者“我”的视觉来观察描写对象。例如,“我”看到“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在“我”的眼光中,一个壮汉抹着汗水,竟然把目光定在一个瘦老头身上。作者这是用“壮”来衬托“瘦”,在这非同寻常的衬托中,瘦老头的不寻常就不言而喻了。
    三是效果性侧面烘托。文章通过写第三者“我”的多种感受,突出描写了瘦老头的非凡功夫。例如,“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作者用比拟和夸张的辞格把“鼓神”的“神力”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习作展示】
思念并未结束
北京一考生
    孤星残月,天地仿佛凝固了。星,在流泪。人,在静思。月,孤独地挂在天边。弯弯的月亮又勾起我无限的思念。
    再也没有您那温暖的问候,再也不见您那关切的目光,再也没有您那慈祥的笑容。从那一天起,一切都消散了,只留下我无尽的思念,留下我孤独的守候。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一定会珍惜与您在一起的日子。
    风拂树叶,翩翩飞舞,如同我的思念,又一页一页地掀起。
    那时我忙于复习,以至于我的世界完全被中考充斥着,而忽略了您——对我无限关爱的爷爷。“婷婷,过些日子就该中考了吧?”爷爷问道。“嗯!”我漫不经心地回答。“如果能看到你考上重点高中,爷爷就心满意足了。”我那时没有听出爷爷那悲伤的语气。“爷爷,再有一个半月我就考完了,您等我的好消息吧!”我安慰着爷爷。
    “唉!我真盼着能有那一天。”爷爷语气有些低沉。
    “我要上学了,爷爷!”我并没有听懂爷爷的话,那时我真是太粗心了。
    就是那个黄昏,当邻居把我从学校接回来时,我预感到了什么,但我的心里总是默默地祈祷着,告诉自己:不会的,不会的。
    悲伤的唢呐吹起了催人离别的曲调,呜咽,哽塞,在这个夏季,我感到了秋风般的苍凉。
    一抔黄土,把我与您隔在了两个世界,我再也听不到您温暖的话语,见不到您慈祥的面容。您孤独地躺在黑暗中,再也不能和您的孙女说一句话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爷爷,您的孙女还没有报答您啊!
    风再起,树叶沙沙。夏日的月夜里,我独自抚摸记忆,流失的过去不知是否会停留在远方,等我用心去挽留最后的温暖。
    一声鸟鸣打破了夜的空寂,却不见鸟的影子。不知那归林的鸟儿栖落何处,不知它婉转的歌喉是否也有追述的回忆,不知在它悠扬的鸣叫声里是否也有和我一样的无限思念。
    我知道我对爷爷的思念并未结束,在每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在风起的时候,我的思念总会涌起,总会翻动久远的记忆。

【评点】
    这是一篇饱含真情的抒情散文。运用情景来烘托人物的心情是本文的突出特色之一。文章的开头有一段情景描写:“孤星残月,天地仿佛凝固了。星,在流泪。人,在静思。月,孤独地挂在天边。”简短的情景描写让人情难自禁地沉浸在一种悲伤的心境之中。文章的中间用“悲伤的唢呐曲调”进一步烘托主人公的悲凉心境。悲凉的情景,悲痛的心情,让文章富有诗意,表现出一种苍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