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作文素材·初中版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给力副词提挈全篇

发布者:  时间:2015-07-07 08:31:40  浏览: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给力副词提挈全篇

曹津源
    在中考作文审题时,考生往往对题目中的人称和动词很注意,匆忙中却很容易忽略副词的限制作用,从而造成审题偏差。副词其实不“副”,它往往是命题者设置的一个“门槛”。在构思和行文过程中怎样才能跨好这道门槛,获取高分呢?
    一、精准审题
    有时可用比较法。2011年中考衢州题为“最美”,程度副词“最”表示“在与同类事物比较中达到顶点”,或是“情绪、评价、印象、态度达到极点”等。命题中是否用“最”对我们审题构思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不妨作一番比较:2011年岳阳半命题作文“____如此美丽”,题中没有用“最”,所以你可以集中笔墨写你认为美丽的事物;“最美”用了“最”就不同了,除了写你感受的“最美”外,还必须旁及其他同类美的事物,通过对比突出“美”之“最”。例如有位衢州考生写《最美》,开篇就旁及其他植物:“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同样令我敬佩,但我心中无比美丽之树却是被人们称作‘弱女子’的柳树。”这里,“最”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绿得最早的春色”“黄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一个“最”字贯串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只是就柳写柳,无所旁及,那柳之美就不能“美压群树”,势必偏离题意。
    有时可用“语境法”,就是把副词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考察,明确其适用环境和内在联系。例如命题中用副词“也”的作文题,我们可以用代号更直观地呈现其语境:“A-d,B-也d”。这里,“A”“B”表示两种事物,“d”表示其共有属性。“A”是一般性、公认性的,“B”则是具有特例性、创意性的,选择“B”往往带有某种哲理色彩,例如:“收获是享受,付出也是享受”,“成功者美丽,跌倒者也美丽”。 “付出”相对于“收获”,“跌倒”相对于“成功”,在表象上原都是不相容的,现在分别赋予它们共有的属性:“享受”与“美丽”,为什么能这样写呢?就是因为用了副词“也”之后,“B”的选择具有创意性、哲理性。假如半命题中用了副词“也”,那么“也”字前的主语的选择就必须符合这个特定语境的逻辑要求。例如百色题“____,也是一种享受”,你选用“自省”“示弱”“等待”“付出”等都符合语境要求,如选用“追求”“创造”等词语就与“也”的语境意义不甚符合,这样的拟题和构思就容易偏题。同样,对题目中出现的“又”“更”“原来”“再”等副词也要做一番这样的推敲斟酌。
    二、定点叙事
    这里的“点”就是题目中的副词,叙事的素材选取、详略安排、伏笔照应等都要为这个“点”服务。2011年南京有位考生写《也是一堂语文课》,主要情节是:“我”作文成绩不好,妈妈请当语文教师的姨父辅导,“我”姨父傍晚带“我”登山,“我”现场描述美景并用笔写下“我”悟出的写作门道:“我手写我心。”这位考生在选材上可谓扣住了副词“也”:课堂在山上,教师是亲戚,教材是山景,学生就一个,时间也不是45分钟……这些都凸显了一堂不是语文课的“语文课”的特点,从而突出了题目中的副词“也”。文章略写“我”原来的作文状况,详写登山观景和现场写作,以强调这堂课的特别之处,结构上也突出了“也”字。结尾照应全文——“这虽然是一次短暂的登山之旅,但在我看来,也是一堂语文课,一堂精彩出色的作文指导课!”作者画龙点睛,以隽永的语句亮出叙事之点,凸显文旨。
    三、多次点染
    “点染”本是绘画技法,这里指行文中让副词和与副词有关的关键词语反复出现,或抒情或议论,文字不在多,在于精,在于体现题旨。掌握上述三种方法,你的作文定能“更”上层楼,你“也”能自信地说一声:“其实”,含有副词的命题作文设置的门槛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