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设置 | 管理机构 | 建言献策 | 院长信箱
小学五、六年级版

作文中的“反弹琵琶”

发布者:  时间:2018-09-29 08:46:45  浏览:
 【导语】
    我们在作文时,有些同学常会感到头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写着写着没词了,出现“卡壳”现象,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如果能“反弹琵琶”,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深度剖析】
    文章的生命在于创新,“反弹琵琶”恰能给人以“新”的感觉。这种方法运用的是一种逆向思维,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能摆脱思维定势的干扰,产生出奇制胜的艺术魅力,在中学阶段的作文中有广泛应用。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种方法:
    1.角度新颖,侧面开拓。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对于这个故事,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
    从南郭先生的角度看:弄虚作假,不学无术。
    从齐宣王的角度看:管理不善,奖惩不明。
    从众乐手的角度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如果要写一篇文章,那么我们最开始关于南郭先生的想法属于常规想法,而关于齐宣王、众乐手的想法就属于创新的想法。这样一来,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故事中的不同人物就都承担了不同的责任。
    2.打破陈规,反向立意。《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过,在这个故事中,司马光的思维就非常与众不同。面对小朋友掉进水缸的情况,我们通常的想法都是把人拉出来,也就是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的想法却是让水离开人,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
    我们平时会遇到许多传统沿袭的观念,如果运用“反弹琵琶”法提出反面的意见,并能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佐证观点,就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观点,让文章的构思充满新意。比如“近墨者未必黑”“竹篮打水未必一场空”等。
    需要注意的是,“反弹”不具有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人们难以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