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思想教育
兴学风 谋发展 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作者:发布日期:2022-10-06点击数:

 

——在“学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2011年4月12日)    
校长 张伯军    
 
同志们、同学们:    
今年是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我校开启建设高层次高水平师范大学进程的关键年。实现这一建设目标,建设优良学风是其重要保证,因此,对于学风建设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抓出成效。下面,我就这一工作的开展,谈以下三点意见。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理解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学风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学术传统和学习风气,是一所大学无形而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把建设高品位的特色学风作为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以良好教风带动学风”、“以学术活动激活学风”、“以科学管理促进学风”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加强学风建设,形成了以“好学近知,力行近仁”为校训,以“朴实、踏实、务实、现实”为特色的良好风格。正因为如此,我校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众多的优秀人才在不同领域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声望也在不断提升。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去总结这些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并解决我们学风上面临的突出问题,继承和弘扬优良学风,创新学风建设机制,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2.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高校办学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为高校生存发展的核心“软实力”和“原动力”,提升学校社会地位和竞争力的根本,大学的学风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状态的外显,更是大学理念和精神的外化。大学理念是对大学本质的深层次的思考,是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所持的教育观念和哲学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她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目标确立、专业设置以及发挥作用的程度。大学理念的核心也是价值观的问题,她反映着根本不同的治学精神和指导思想。传统大学理念视知识为主要目的,仅关注知识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即知识的外在价值,而不关注知识对人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养成中的内在价值。现代大学理念不再满足于“发现知识”和“占有知识”,而是要“探寻和构建知识与人的意义的关系”。这些关系的构建也是科学发展观在育人上的本质要求。正因为如此,大学理想和精神外化的学风问题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加以强化。    
3.     大学学风建设的本质是生活和生命意义的创造和生成过程。     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一种生存和生活的方式和状态,大学学风建设的过程,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找寻真理、探索未知的过程,是大学生的生活和生命意义不断创造和生成的过程。传统的教育观将学生视为一个认知者,将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和生命割裂了开来,更多地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过程,把教育看作是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的准备。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生没有准备阶段,一个生命的个体从一出生,就已经开始了人生。我们不需要为学生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也不需要为教育做准备的生活,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将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生命存在,将教育过程视为学生素质提高、人格建构、生命体验和生活意义创造与实现的生成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的学风建设,学风的状况和质量就不仅仅限于学生认知的层面,而具有了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具有了生活和生命意义的生成性。大学学风建设的状况和水平,也就在本质意义上反映了大学生生活和生命的意义、质量和水平。    
二、要统筹协调,落实责任,着力推进学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建设良好学风,要以教育为根本,以引导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机制构建为依托。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树立重心下移、源头治理的理念,树立统筹兼顾、协商管理的理念,树立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理念。着力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着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着力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着力设计、开展好学校、学院、班级层面的各项活动,全面推动学风建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1.     发挥学校全员参与的作用。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特点,需要多方面配合,全员参与。任何一种科学先进的组织管理形式与方法,没有被全体人员所接受和努力践行,那么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学校要建设优良的学风,就要发挥各个部门、各单位的职能作用,要发挥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要发挥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的表率作用,要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要发挥全体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要完善学风建设科学体系,包括学风建设的目标内容、监督保障、反馈考评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学校各部门、教职员工的地位、作用和责任,发挥整体合力,达到最佳效果。    
2.     发挥相关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控制力和约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要严格考勤,加强考试管理,对违反考试纪律的学生要从严处罚;要完善学生综合测评制度,提高学业成绩和道德水准在学生评价中所占的比重;要完善学生奖惩制度和专业教师指导制度。学校的舆论宣传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也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利用校内的板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工具,大力倡导和弘扬优良学风,批评并纠正不正之风。    
3.     发挥育人环境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育人环境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学校不仅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增强育人功能,而且更要注重软环境的建设,如:学校办学的理念,学校对学风与教学质量、学风与教学改革和建设之间关系的统筹,学校对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做法,学校对学术行为的规范与引导,等等。通过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研究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建设和完善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    
1.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必要保障。要建立教师、学生自我评价机制,每学期由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和各学院组织教师和学生对学风状况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论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要建立学风建设的综合考核机制,学校每年对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开展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干部和教师的重要依据。    
2.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要通过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采取奖励措施,加强对优秀学生典型的宣传表彰。通过开展编辑优秀学生励志事迹、组织优秀学生报告会、开展学术竞赛、科研项目申报等一系列活动,满足学生对个人发展、成才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社会贡献等方面需要,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正面激励的主导作用,使“要学生学习”向“学生要学习”转变,形成学风建设内在动力机制。要加强对学风状况的动态了解和监督,建立校、院、班三级学风督察、反馈机制,加强经常性的学风建设日常检查、监督。加强考风建设,把考风建设与学生品德教育、诚信教育结合起来,贯穿整个学风建设的全过程,实行考试诚信承诺签名制,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对违纪学生给予严肃处理。    
3.     完善文化育人机制。     要凝炼大学文化精神,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积淀深厚的大学文化底蕴,激励师生崇尚科学、求知创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要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拓展,以创新教育为突破,构建社会实践、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互为联动的实践教育体系。要积极开展“诚信励志成才”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成才的内动力,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和成才发展规划指导,激励学生健康成才。    
同志们、同学们,学风建设事关学校长远发展大计,良好的学风不仅能够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社会声望,成为学校和学生永远受益的无形资本。学会一种技能可养家糊口,养成一种学习习惯可成就大业。良好的学风是我们造就未来的动力。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大力推进我校的学风建设工作,为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上一条: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下一条: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