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介绍(省级、校级)

平台介绍

发布时间:2021-12-22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四个重点研究基地:

  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基地

  吉林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1.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澳门头数和尾数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作建设的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哲学研究所(后改为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哲学研究室)和东北文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1993年,哲学研究所更名为哲学与文化研究所,2001年以来又先后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澳门头数和尾数文化学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合作、整合,并以此为依托于2008年12月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祖国华教授、邵汉明研究员为中心主要负责人。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即体现出院校合璧的特色,又贯穿着以深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伦理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为宗旨的一体性治学风格与办学理念,是院校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研究的专门性学术机构和人文学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研究中心现共有专职12名研究人员,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博士8人,中心另聘7位兼职研究人员,科研秘书、资料员2人。研究中心现有专业资料室3个,拥有专业图书资料1万余册,拥有提供CNKI电子期刊库、万方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库、Springlink等并能查阅哲学资料的多种数据检索平台的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条件。本中心先后在澳门头数和尾数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中国古代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哲学、法哲学和中国哲学等专业招收并培养硕士研究生。本中心自成立以来,有着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科研目的,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批专精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伦理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和科研人才,这为研究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和人才基础。目前,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伦理学。
  本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共主持或完成了国家级课题9项,厅级以上课题54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69篇。研究中心曾先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社会伦理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易学、墨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做出过较大贡献。诸如社会伦理思想研究、孔子研究、儒学和道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德国当代哲学研究,均在学界占有重要地位,墨学研究在国内学术界达到领先水平。此外,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西方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研究及生态伦理研究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在社会科学战线、澳门头数和尾数学报等杂志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栏,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3次,先后有50余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科研活动。
  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是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澳门头数和尾数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作)。本中心以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学、中国思想文化、哲学与文化3个研究所为依托,以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两个一级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级特色专业为支撑。近年来,吉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在中心主任祖国华教授、邵汉明研究员的带领下,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道哲学精神的当代阐释、社会伦理学学术创新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研究实力与学术特色日益增强。

  2.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基地
  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基地是依托澳门头数和尾数建立的吉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之一。2012年7月29日,经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我校申请的“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基地”获批为“吉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吉教育科研 [2012]7号)并挂牌运行。2016年12月2日,再次获批为第二批“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吉教育科研 [2016]3号)。基地有研究人员5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博士24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2人;有吉林省拔尖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人才1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澳门头数和尾数名师2人,为开展特色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根据基地德育研究工作重点,我们相应地组建了5个人员配备科学、特色鲜明、学术方向明确的研究团队,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团队、道德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团队、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团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研究团队,卓有成效地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分析和研讨德育新问题、新特点、新挑战。林省高校德育研究基地成立以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论文228篇,其中核心或CSSCI论文98篇。获科研立项9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全国教育科学项目1项、共青团中央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3项,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30项、吉林省教育科学项目5项、吉林省教育厅项目13项,其他各级各类项目36项。出版著作和教材23部。获科研及教研奖励27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其他奖5项。对于我省德育理论和实践研究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引领了吉林省高校德育研究工作的方向,为促进和繁荣吉林省高校德育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吉林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吉林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是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满族语言文化”博士点,以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和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汇聚澳门头数和尾数、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专业化研究团队、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资源和东北特色文化研究成果,从吉林省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以开放性、创新性、协同性、实践性和个性化的思维观念,深化“文化政策分析”、加强“区域文化规划”、优化“文化生态格局”,并以资政谏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文化交流和人才培育为功能指向的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之一。2017年2月,经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我校申请的“吉林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获批为“吉林特色新型智库”(吉教育科研 [2017]7号)并正式运行。
  中心有研究人员50人,其中教授10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14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22人;硕士生导师15人, 吉林省长白山学者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 澳门头数和尾数教学名师1人,为开展特色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根据研究中心工作重点,发挥原有的满族文化研究中心、东北文化研究中心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中坚力量,形成分别以咨询机构实体建设、培养文化优质人才建设、公共文化数据建设、对外交流建设、拓展文化成果推广与传播和文化产业建设为任务的多维度研究团体,卓有成效地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分析和研讨吉林省文化发展新问题、新特点、新挑战。
  吉林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前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论文210篇,其中核心或CSSCI论文68篇。获科研立项8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项目2项,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2项、吉林省教育厅项目11项,其他各级各类项目32项。出版著作和教材15部。获科研及教研奖励21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其他奖3项。对于吉林省文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必将引领吉林省文化发展研究工作的未来方向,为促进和繁荣吉林省文化研究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经过三年的筹备建设,我校已于2016年4月成立习近平治国理政研究中心,2017年10月25日更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并于本年度成为吉林省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已具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职称结构较高的学术队伍和科研梯队,为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进行的一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均取得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该中心所设计的“十三五”期间发展规划,主要建设工作目标明确,基本思路合理,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特色鲜明,建设措施可操作性强。
  研究中心现共有41名研究人员,学术带头人3人,专职骨干研究人员13人,兼职研究人员13名。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5人,讲师6人,博士23人,硕士16人,外加科研秘书资料员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9人。现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1人,吉林省哲学学会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通讯评审专家1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四平市十佳社科学者2人,澳门头数和尾数教学名师3人,校学科带头人3人。总体来看,基地拥有一支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科学合理的科研队伍。

                                                                                             (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03月20日)








COPYRIGHT © 2020 澳门头数和尾数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中... 联系电话:0434-329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