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培养管理

2021年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者:  时间:2022-03-29 08:08:04  浏览: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年)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澳门头数和尾数

代码:10203



( 类 别 )

名称:中国史

代码:0602



级别



2021126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振兴东北是国家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到东北地区调研,指出新时代东北振兴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本学科积累了深厚的满族文化和东北地域文化资源,立足吉林,扎根东北,面向全国,不断加强东北区域史研究,打造东北地域特色文化,增强文化创新活力,培育和弘扬具有东北特色的优秀创业精神,为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献计献策。围绕本学科的准确目标定位,本学位点培养研究生方面,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国史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或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具有较强适应性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培养方向

本学科现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专门史、中国历史地理学4个方向。

中国古代史方向在秦汉、辽金、明清断代史基础上,突出家庭伦理秩序的建构研究;结合东北区域特色,加强辽金、明清时期民族关系、边疆治理问题研究,客观揭示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秦汉家庭秩序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中国近代史方向近代东北移民、生态环境,民国城市失业、就业问题研究特色鲜明,闯关东历史与文化研究全国领先,东北移民史资料整理与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较为全面揭示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演变及其规律。

中国专门史方向以满族历史与文化特需博士项目为依托,形成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重视满文档案与谱牒资料的应用,对满族历史文化进行多角度研究。满族萨满教历史与现状研究,家谱、档案与满族史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中国历史地理学方向依托地缘优势,在清代早期及晚清民国时期东北边疆地缘政治、经济、区域生态史等领域形成特色,东北边疆史与国家安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任教师能熟练运用英、日、俄、满等多种语言进行文献解析。

3.学位标准

符合《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澳门头数和尾数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能够体现本学科办学定位及特色,内容完整,能够严格遵循标准执行。

二、基本条件

1.师资队伍

1.1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贯彻落实《澳门头数和尾数师德专题教育实施方案》,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新时代高校教师行为十项准则》开展大讨论探寻师德阵地,组织师生参观学习郑德荣、黄大年先进事迹体悟师德品行,强化人才引进、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干部选拔、评奖评优、绩效考核等环节的师德师风审核把关,本学位点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坚持每学期到班级听课不少于5节,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目前,本学位点未出现违反师德师风的情况。

1.2师资队伍情况

本学科以“开放、流动、竞争、合作”为原则,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实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27人具有博士学位,占79.4%1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外籍教师1人。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吉林省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2.科学研究

本年度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新增科研经费32万元,师均科研经费0.94万。专任教师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16篇,其中重要期刊3篇、CSSCI期刊5篇。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讲学8人次;满族博物馆、历史文物馆年接待来访1000余人次。

3.支撑条件

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省一流学科,省特色文化研究基地,省级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7个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在校内建立了融民间文化发掘整理、资料收藏展示、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满族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谱牒整理实验室、满学文献资料室、地方文献特藏室。馆藏满族民俗文物2000余件,八旗谱牒1000余份。建有遍及东北三省和新疆等地的17个满族文化研究和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奖助体系

为了激励研究生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本年度研究生在科研创新、学术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优秀。2人获国家奖学金,34人获“普通学业奖学金”。

三、人才培养

1.招生选拔

研究生招生规模、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本年度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报考161人,录取40人,报录比4:1,生源结构合理。为了保证生源质量采取广泛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的策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大招生宣传投入,增强宣传人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2.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积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深入挖掘各方向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育的有机融合。例如,中国近现代史方向设置《中国近代史专题》、《中国民主党派史》课程。不断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现有专职研究生辅导员3人,兼职辅导员2人。配合研究生党支部加强党员管理,落实七项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按计划、按程序、按标准发展党员,持续为党的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同时,推行“主辅结合,共建互补、合力育人”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以导师为主,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各学科方向负责人、管理研究生工作的辅导员等为辅的研究生培育体系,为研究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保障。

3.课程与教材

围绕本学位点定位与人才培养总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本依据,以涵盖教学活动全过程、切实保障与合理评价教学质量为基本要求,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教学质量标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建设。一是充分调动专业教师与学生参与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过程和应用过程,发挥质量监控主体作用,形成内外充分结合、师生共同参与、建用有效融合的质量监控体系。二是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通过良性的信息反馈系统,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4.导师责任落实

根据《澳门头数和尾数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和《澳门头数和尾数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中关于导师资格认定及管理的相关要求,不断加强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切实提高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质量。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品德修养能够对研究生产生直接和广泛的影响。本学科始终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强化宣传、健全监督体系、完善表彰机制等措施,形成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涌现出一批师德师风建设的典型。如2021年由范立君教授领衔的“中国史教师团队”被认定为第二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导师团队秉承开拓创新的学术精神和诲人不倦的为师之道,往往会不自觉地被研究生所认同和效仿,对于引导广大研究生树立使命感、责任感以及面向未知未来探索创新的自觉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学术训练

本年度研究生以助研的方式积极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导师对研究生进行严格的、完整的、系统的科研训练。搭建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平台,设立各种研究生创新项目,激发研究生创新兴趣。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让研究生广泛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6.学术交流

努力开拓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途径,本年度聘请校外专家为研究生讲座8人次。

1举办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统计表

名称

研究领域方向

时间

听者人数

台湾地区明清档案的整理与运用

清史、满学

202133114:30

40

明清档案概说

清史、满学

2021418:30

40

清末喀喇沁右旗的新式教育与蒙与蒙汉关系

清史、满学

202141414:30

40

近代中日战争的历史渊源探析

东亚区域与国别史

20214151630

60

学术论文写作及投稿刍议

辽金史

2021513 13:00

60

国史研究与教学中几个重大问题的探讨

中国近现代史

202192415:00

50

江户时代的清史研究:马场为八郎的《鲁西亚来聘纪事》

清史、满学

202192614:00

30

江户时代的清史研究:近藤重藏的《喇嘛考》

清史、满学

202192714:00

30

7.论文质量

根据《澳门头数和尾数关于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和《澳门头数和尾数硕士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办法》中关于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的相关要求,本学位点对本年度毕业论文进行了自查。本年度学位论文26篇,外盲审不通过2篇,获校优秀硕士论文4篇;5人获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8.质量保证

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分流淘汰机制等情况。为使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有章可循,本学位点建立了“三查、二评、三反馈”的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常态化监控与评价。对期末试卷、毕业设计(论文)等实施专项检查,及时改正缺点及不足。

9.学风建设

要求导师在关注学生学术能力提升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保证与每名研究生充分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求实、创新的科研自觉性,以及“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学术精神。通过科研育人,使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践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与学术导向。

2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情况

序号

活动名称

活动形式

参加人数

教育内容(限100字)

1

新生入学教育

报告会

71

为了给新生上好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第一课,邀请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方向负责人,介绍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等内容。

2

毕业生教育

 报告会

26

根据《澳门头数和尾数关于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和《澳门头数和尾数硕士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办法》中关于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的相关要求,本学位点对本年度毕业生开展了宣讲教育工作。

10.管理服务

本学位点设有主管院长1人,方向负责人4人,研究生秘书1人,专职管理人员配备合理。在学研究生对专职管理人员满意率为97%,充分体现出对管理服务的认同。

11.就业发展

本年度本学位点毕业生总数26人,协议和合同就业19人,待就业6人,升学1人,就业人数及就业率为20人(76.92%)。按照就业地区分析,就业地位于中西部地区者总计7人,占比35%,就业于吉林省内者16人,占比80%。说明本学科为中西部地区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尤其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按照从事行业分析,毕业生中14人选择了中初等教育单位,占比70%。这与澳门头数和尾数的培养环境密切相关,来校招聘的单位以中初等教育单位居多,就业机会较大。说明本学科为基层教育单位培养了较多高层次人才。

四、服务贡献

在开展地方合作方面,本年度积极参与地方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满族博物馆、历史文物馆年接待来访1000余人次,服务社会能力大幅提升。

本学位点积累了深厚的满族文化和东北地域文化资源,依托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东北满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以17个分支基地为辐射点,与地方政府部门开展实质性、高水平的合作,发挥智库作用,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献计献策。

五、存在的问题

1.高层次人才引进比较困难

由于我校地处东北地区非省会城市,受区域经济条件、地域气候等因素影响,且限于省属院校的办学层次,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人才引进数量尚不理想,人才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人才仍较为缺乏,人才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2.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有待加强

目前,学科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以会议交流为主,与其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横向合作项目不足。下一步应采取有效措施,拓展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提升学科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提高学科的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

3.高水平科研论文数量较少

教师自身科研水平积累提升与科研指标量化增产之间存在矛盾,新入职教师较多,科研水平提高需要一定时间,科研成果产出较慢,高水平论文数量不多。老教师职称评定完成后,科研积极性不高。

六、下一年建设计划

1.培养引进高端人才,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通过政策扶持和加大投入招聘国内外优秀博士或高层次人才,加强高素质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引进、培养力度,为师资建设提供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好的条件。力争在三年内培养2-3名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引进2-3名在国内外本专业有一定造诣和知名度的领军人物。

2.继续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坚持科学化、人性化管理。

积极鼓励与适当施压相结合,积极为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与国内外进修创造条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筹划举办高水平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有效扩大学科的学术影响力。争取主办或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次;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30人次。不断提升学科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提高学科的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

3.进一步完善学科平台支撑条件建设。

本学科现有平台支撑条件厚实,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支撑作用。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扩大平台内涵与外延发展,以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支持研究的作用。

4.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

长期以来,本学科一直非常重视科研成果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注重历史文化研究中的社会应用价值,能够为社会文化建设提供思想理论等方面的指导。以分支基地为依托,与地方政府部门开展实质性、高水平的合作。在今后工作中不断依托研究基地,不断彰显服务社会的功能与优势。